钝额蟳

Goniosupradens 0btusifrons   Leene
   

  10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 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.5倍,表面密布绒毛,分区难辨,额区、侧胃区各有1对颗粒隆线,中胃区、后胃区、心区各有1条横贯全区的颊粒隆线,中鳃区的1对隆线排列在心区隆线的两侧,前鳃区的1对颗粒隆线从颈沟延伸至最末前侧齿的基部,所有隆脊的后表面均具1光滑、裸露的带状区。额分6齿:中央2齿稍小于其他各齿,位置稍低,较突出,第1侧齿的内侧缘稍内斜,这4齿的前缘钝切,第2侧齿前缘圆钝,与中间4齿以“U”形缺刻相隔,间距较宽。眼窝稍隆起,内眼窝齿圆钝。前侧缘具7齿,第2、第4齿很小,实际上是第1、第3齿的附属齿,各齿均较尖锐。后缘两端弧形。
第2触角基节上具1叶瓣状突起。
第3颚足长节的外末角向外突出。螯足的长度约等于头胸甲长度的1.7倍,2螯不等称,长节前缘具3齿,其大小向末端递增,前缘的末角刺状,腕节背面中央部分的隆起区具鳞形颗粒,内末角具1壮齿,外侧面具3齿,掌节肿胀,背面具5齿,外末角的1枚较退化,外侧面光滑,具3个光滑的隆脊,下面的1条延续到不动指的指尖,内侧面中部前末端具1平滑的突起,指节粗壮。
雄性第1腹肢基半部粗大,末半部细而弯曲,末端弯向外侧,趋尖,背侧稍呈匙形,腹侧及背侧近端具刚毛。
雄性腹部塔形,第6节宽稍大于长,两侧缘基部的2/3平行,末1/3向末缘靠拢,尾节三角形,长度与基缘宽度约相等。

大小

标本测量 头胸甲长/mm 头胸甲宽/mm
♂ 41.4 63.2
♂ 7.0 10.7
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
日本,马来西亚,越南,澳大利亚,印度,拉克代夫,红海,马达加斯加。
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
标本采集地 1♂,西沙群岛东岛,1976.Ⅲ;1♂(幼),南沙群岛华阳礁,1994.Ⅳ.70标本颜色 头胸甲背面棕黄色,中部两侧及中鳃区具对称性红棕色斑纹。螯足与头胸甲同色,但掌节末半部至指节呈深红色,指端及可动指中部白色。步足指节及游泳足末2节棕黄色,其余各节红色、黄色斑块相问。
模式标本产地 红海(吉达Djeddah)。